×

足协推迟宣布联赛准入名单

足协推迟宣布联赛准入名单(择日宣!曝足协推迟发布联赛准入资格公告,会有人起死回生吗)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3 08:02:36 浏览8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择日宣!曝足协推迟发布联赛准入资格公告,会有人起死回生吗

起死回生太难了,如果能够坚持下去,那就是中国足球的奇迹!

中国足协一而再,再而三,不遵守规则和承诺,把联赛准入名单一推再推,原本定于昨天的公布的名单有往后推迟。

据说原因很复杂,我曾经在头条做了个投票,有三个选择,一是足协效率太低,二是等待江苏苏宁复活,三是职业联盟原因。

结果大多数选择了足协效率太低。我们先不说是不是这个原因,起码能看出球迷对于足协的不满和不信任。

至于有没有球队能够起死回生,我看基本不可能。足协最在意的江苏苏宁,虽然陈戌源曾经说过还有可能,也有企业接触苏宁集团,但是俱乐部的欠债太多了,恐怕很难有企业去接盘。

如果江苏省有企业有资源承担足球发展的情怀,早就下手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昨天江苏南京有很多电子屏打出了“江苏不能没有江苏足球”的宣传口号,也不过是球迷表达情绪,而且很快就被取消了。

江苏苏宁自然不愿意看到俱乐部消失,足协我不愿意看到上赛季冠军解散,影响太大了,好像没有人能够承担这个责任。

不过职业俱乐部就是市场化行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单靠政府层面也解决不了问题。泰达集团是国企,这不就是这回事吗?

所以我觉得江苏苏宁很难起死回生,更不用说拿着得不到政府支持的俱乐部了!

足协紧急要求苏州东吴、江西联盛、四川九牛、昆山FC递补中甲,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邀请!我是久古,20年来一直关注和评论中国足球,希望下面的回答能令您满意。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和观点,我们共同探讨。

3月4日,据德转和多家国内媒体报道,苏州东吴、江西联盛、四川九牛、昆山FC、武汉三镇、河北精英等6支中乙球队收到了中国足协紧急发出的《关于相关俱乐部提交2020职业联赛递补申请及相关材料的通知》。简单说,是因为原四川FC、广东华南虎已经解散,辽足则是无法补交结清欠薪证明而有可能“清退”,根据中甲扩军到18支的计划,中乙应该替补5家俱乐部到中甲。但为了进行筛选,足协的通知发给了6家中乙俱乐部。据了解,足协将在3月中旬公布最后的准入结果。

引人关注的是,减少了3支中甲球队,却有6家中乙俱乐部收到递补申请通知。足协到底是中甲一定要扩军到18支、19支,还是17支,抑或是继续保持16支球队,目前没有明确。而这6支中乙俱乐部中,武汉三镇原本排名在银川贺兰山之后,但据了解后者的工资确认表晚交了7分钟,目前连中乙资格能否保住还是问题。

个人觉得,这纯粹又是新一轮瞎折腾!中甲为什么一定要扩军?上赛季的16支球队,现在看来就已经多了。既没钱又没人,却硬要凑数,岂不是制造新一轮的“欠薪”?

华南虎、四川FC、辽足,这3支球队所在地,都是国内传统足球强省,辽足更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一面旗帜之一。如今竟然走到了解散的地步,背后原因当然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就是缺钱,没人愿意为它投资。两、三年前,华南虎还用蛇皮袋装着百万现钞到赛场“炫富”,却没想到从富有到一贫如洗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这说明,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确实太烧钱了,烧到有钱人因为投资足球而变成了穷光蛋。有的还因此负债累累、官司缠身。更有的,欲“揭竿而起”状告足协、威胁“取消足协的管理资格”,比如保定容大。

原来人家踢中乙好好的,至少不温不火,踢着玩儿,大伙儿乐呵呵就行。您足协可好,要求人家递补,升甲了。咱别的先不说,钱准备好了吗?虽然通知中罗列了8大项准入标准、审核要求,但谁都知道,不仅是审核者的能力和水平,咱国人的造假水平,不说世界第一至少也能进入前几名。要不,咋会出现欠薪、工资表造假的历史现象嘛。万一足协审核水平出了点纰漏啥的,让原本不符合条件的混进中甲的革命队伍中来了,中途或者赛季结束后才察觉,您足协怎生是好?万一突然出现钱不到位了、资金周转不灵了,一个地级市弄几家中甲球队,这不放卫星么?

中超与中甲,不只是差几倍、几十倍的投资额;中甲和中乙,除了钱,最主要的差别是3名外援。

可中乙没有外援,如今升甲了,外援从哪来?现在的外援转会窗口已经关闭了,国际足联会不会网开一面、专门来您中甲出台一个文件,可以临时网购外援?中超人家都不答应,何况中甲!阿Q,醒醒吧!

要是没有外援,你让中乙递补上来的那几个玩意儿到中甲当人肉垫子给您“练手”?就算可以引进外援,你这从来就没有过外援的球队,主教练如何安排和使用、球员之间如何配合、俱乐部如何管理等等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大问题。再加上目前已经基本上没有磨合的时间、俱乐部也没有任何的缓冲准备,也就是说,这中间还没有一个“适应期”。仓促将这些中乙俱乐部推上中甲,只能是让他们崩溃得更快!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之所以混成今天这德性,主要原因在于“面子”问题。国人习惯放卫星、吹国际牛皮、打肿脸充胖子的国民性格在足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无论是踢球者、玩球者,还是管理者。

另一个问题,无论是中超、中甲还是中乙,真正热心足球、热爱足球者并不多。明说了,相当多的投资者之所以投资足球,并非是想从中赚钱,更不是喜欢足球,而是企图通过足球这个载体壮大其背后的产业。一旦这二者之间发生了矛盾,受影响的不止是球队本身,也伤害了球员,更沉重地伤害和打击了中国足球本身。比如辽足,解放后不久就开始存在了,一直是中国足球最大的足球人才基地省份之一。今天解散了,除了让人指指点点、嘲笑几句它“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高论之外,有谁想到这种伤害,或许以后几年、几十年都无法抚平!

少几支就少几支呗,为什么中甲一定要扩军?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充到18支球队?13支不行么?要是因为单数不好算数,再想想办法趁势“弄掉”一支,让它瘦身,变成12支,岂不更好?投入不多、看台门可罗雀、踢球的又少,真想不明白中甲扩军的目的和理论依支撑是什么!

中超都要求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了,中甲也不会例外吧?中乙的球队,名称本就一个个像工厂名。要是中性了,人家会不会立马撤资还真难说。您足协就不会把事情往后一点多想想?难不行,审核工资表、把几支不符合条件的球队弄到下一级联赛、甚至解散,你们觉得很有趣?

(今日头条悟空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今日头条之外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多家职业俱乐部破产、退出、欠薪、无法准入,联赛为何落魄至此

最主要还是因为经济原因吧。经济持续不好,俱乐部开支持续上升。此消彼涨,很多俱乐部撑不住了。

在中国搞职业俱乐部,应该都清楚从足球业务本身来说是很难挣钱的,大多数投资者看重的是附加效应。比如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获得政策支持,重点就是房地产啦;比如广告效应,中超联赛的巨大曝光量,让俱乐部的投入比纯广告投入更划算。当然最近几年也有真心想搞足球的,不少从青训做起的机构,发现需要一个职业俱乐部作为球员上升的平台。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足球产业的虚火,职业俱乐部的运营成本直线上升。而国民经济一直不好,很多俱乐部的主体公司业绩都在下降,此消彼长,原来投资足球尚算是一门划算的生意,现在就成了负担。2019赛季结束后,就已经有不少俱乐部准备退出。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了。

另外,近年来中国足协的几项政策,对于俱乐部的退出潮也起了很大作用。一是逐步加强对俱乐部准入的审核,原先很多造假糊弄的手段都没法再用了,导致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俱乐部没法再继续苟活,只能退出;二是禁止俱乐部跨省转让,封死了很多俱乐部卖壳求生这条路;三是俱乐部中性名的政策,出发点很好,但在中国的实际国情下,原先想通过投资足球获得广告效应的企业就没有动力了。

还有一个因素是金税三期的上线。国地税合并后,原先很多俱乐部财务不规范,很多税务上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像延边富德、梅县铁汉、辽宁宏运,在转让时都有巨额欠税,导致新的投资方不敢接手。

仔细分析各级联赛的话, 可以看到情况各有不同:

中超:因为中超俱乐部在各地方都能得到的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取很多资源。同时中超的投资方大多实力雄厚。因此即使有中超俱乐部碰到运营困难,往往也不会主动退出,无论是转手找新的投资方、降低投资额度等等、寻求政府支持等等,可用的办法还是挺多的。即使是真坚持不住了或不想玩儿了,往往也是等降到中甲以后再爆雷。比如上海申鑫、北京人和、延边富德、辽宁宏运等。因为如果一个中超俱乐部宣布直接退出,其影响远超足球之外,是各方都不能、也不愿意接受的。

中甲:中甲俱乐部的比较尴尬了,因为他的壳资源没那么值钱,在很多地方跟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也没那么高。这就导致如果中甲俱乐部经济上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只能退出。

中乙:相当一部分中乙俱乐部的资方实力都不强,以前也没玩儿过职业联赛。对于参与职业足球的支出预估不足,不少俱乐部踢了一两年就把母公司的家底踢没了,只能退出。而且中乙俱乐部的壳价值更低,除少数几家之外,大多数很难获得地方政府实质性的支持,俱乐部的各种商务运营也很难。因此中乙成为俱乐部退出的重灾区也就不足为奇。

第一运动足球,在中国真正踢球的有多少哪个省份踢球人最多

足球确实是全世界范围的第一运动,在中国真正踢球的民间参与者很多,但是受到了场地限制导致了群众基数的下降。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辽宁省踢足球的人数最多,且听分解。

第一:中国真正的足球人口少

根据全网查阅和相关网站公布的口径,目前中国的足球人口,有7000、2万5、3万、5万等多个版本,我们从多个口径中来分析,最高也就是5万的水平。这里且不说欧美国家等足球发达地区,就说说我们的邻居,韩国足球人口是50万,日本超过90万。而我们中国仅仅有最多5万人。这5万人对于我们的全国人口数字来说是微乎其微。

那么从日本的超过90万足球人口中选材和中国的5万足球人口选材,质量和能力一定是有一定的差距,日韩能够做到优中选优,而中国足球青少年只能选择我们俗称的“差不多”。目前的社会环境确实让很多的家长不敢讲自己的孩子送去踢球,没有了文凭怎么办?踢不出来怎么办?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会随之而来。导致了目前00后家长们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最近的20年中国足球的成绩一路下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选材的阶段没有好的苗子,导致了目前这一种状况,足球人口少,没有好的青年才俊。

第二:业余踢球的人口也少吗?

少。如果能够有机会去英国或者巴西去参观,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小男孩都喜欢运动,喜欢足球或者篮球,而英格兰的季风气候和巴西的热带气候造就了极好的室外运动场的天然条件,在英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业余足球训练场,一到了周末,就有很多的业余组织进行足球比赛,训练。而巴西更是如此,遍地的小梅西,小C罗,玩起足球就像是杂耍一般熟练。

而目前我们业余踢球的人口与他们相比,真的相形见绌。一方面大中小学校的操场是不对外开放的,想要踢球没有地方去,想要训练没有场地练习。另一方面业余踢球或者作为爱好,需要花费资金成本的,想要租一块场地踢球,至少300元每小时,这一资金成本如果每周一场,一个月下来就是1200元,一年坚持下来就是上万元,为了一个大众体育和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花费上万,比健身卡还要贵,真的值得吗?

总之业余踢球、锻炼身体、爱好踢球的人数少。

第三:辽宁的足球人口较多

因为足球城大连和体育重镇沈阳的存在,导致辽宁省的体育人才主要从这两座城市贡献。足球城大连就不必再赘述,为国家队和各个级别的联赛贡献了大量的足球人才,在大连老百姓心目中,看球踢球侃球就是家常便饭,在沈阳同样如此。

如果你来到大连或者沈阳,只要有足球场地,周末一会定有人踢球,热爱和普及让足球人口基数增加,无论是业余踢球还是从事专业足球事业的人数较其他省份相比较多。但是随着5月23日中国足协的官宣,辽宁足球队解散。这样整个辽宁省就剩下大连人足球俱乐部和辽宁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这两家俱乐部成为了辽宁足球的独苗。在中国足球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数量在减少,何况从业者和业余踢球的人呢。

最后: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美丽不言而喻,足球在中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因为没有场地,没有硬件,没有相关的配套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目前踢球的人数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看球踢球,热爱这一项运动,继续支持中国足球。

联赛准入截止日期将至又有俱乐部濒临解散,这一次足协该怎么办

中超联赛冠军队都有解散风险,并不是足协造成的,但是足协还是误判了球队的形势,虽然以赛会制完成了2020年的比赛,但是现场观众的感觉和主客队的比赛氛围都差了很多,这些为2021年的联赛埋下了隐患。

从这张中心城市的图表中可以看到,2020年比较2019年,日均的客流大幅下降,同比2019年基本上五成到七成的客流量,就是疫情导致大家开始居家,连基本的出行都减少了三成以上。说明参加集体活动,旅游,商务旅行的大幅减少,这对体育赛事的影响是巨大的。要知道体育赛事是广告费来支持的,人多才能平均下来广告费,没有人观看成本就太高了。

赛会制说白了就是集中空场比赛,通过直播方式让观众观看,这直接减少主队的门票收入和主队所在地的球迷热情,大部分时间主队都在海外集训,比赛也不在本地,不能现场观赛,主队的主场设在哪里,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建业移到洛阳,石家庄永昌挪到沧州,可能还有要挪的,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肯定政府能给点支持。

球员和俱乐部的矛盾在加剧,球员虽然是高薪,但是经常面临成绩好就失业,成绩不好反倒还不错的窘境,有的打针上场,就是为了赢球奖,但最后关头却要看俱乐部脸色。所以说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下降。特别是天津泰达和武汉卓尔,为了保级一个下半段疯狂引援,一个抛出5000万的保级奖金。这都造成了今年的各种后续问题。

当然足协都有应急预案,不过就是从中甲递补就好了吗?但是可以说,职业足球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记者:天津体育局向足协担保,万一万通会赞助不到位,他们也会兜底,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邀请!很多人没做过贸易生意,不知道其中所谓的“担保”,或者说“保证”如何灵活处理,便就天海准入问题夸夸其谈。事实上,我认为天津足协“担保”一事极有可能属实。但是,性质与媒体所称“担保”是两个概念。

4月27日,南者记者丰臻微博爆料,称天津体育局和天津足协已经向中国足协做出担保,若万通方面赞助不到位,他们会兜底。

消息一出,瞬间引爆网络,正反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甚至还有律师出面驳斥此为“假消息”。依据主要有3点:一根据《担保法》,国家机关是不能作为担保人的,队非经国务院批准。二是天津足协非国家机门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但保无效。三是万一万通赞助款不到位,天津体育局和天津足协钱从哪来?

表面上看,律师这3条意见条条是铁律,哪一条都碰不得。换言之,所谓天津体育局和天津足协担保万通赞助天海一事根本就是假消息。

但是,我认为,这其中还有“变通”的办法。如何“变通”?先看一例:

做过贸易生意的人都知道,甲乙双方在互相没有绝对的信任前提下,要达成交易(一般都是巨款,比如数千万以上之类,小生意一般不必如此麻烦),至少有两种办法:一是购买方将钱打入银行,由很行作为第三方进行担保。生意完成后,卖方到银行办理转帐。这种方式都安全,也合法,只是付出一定的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办法。双方拟定合同后,约定一个地点,买方带足承兑汇票(期限由双方事先约定),卖方出具正式发票,经检查合格后,双方同时盖章。盖完章之后后,双方一手交发票,一手交汇票,交易即告完成。这过程看似有点影视剧的情节,却千真万确。并且由于这种方式更方便,也省去银行的中间费用,所以颇受一些生意人的青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律师也好,媒体记者或者球迷也罢,恐怕都没有想到“生意”其实还可以这么做。这叫做“隔行如隔山”,熟读法律条文,可以搬出很多条条框框。但有些时候,只要双方遵守契约,也可以灵活变通,而非必须通过所谓的“正式渠道”不可。事实上,双方“同时盖公章”的做法,也是在法律范围之内。说白了,书生的某些说法有时候看起来冠冕堂皇,但不一定非得如此处理不可。说实话,没经历过,有些人还真不一定就明白真正做生意的人还会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具体到这次所谓的“担保事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天津市有关部门确实非常希望保留天海的中超资格

自从2月11日足协发放《关于2020赛季相关事宜征询函》,要求所有中超俱乐部于2月21日17时前回复关于经营情况、管理运营构架、队伍建设和备战计划、财务和债伤情况以及投资人对俱乐部的资金支持情况等问题开始,“天海问题”随即逐渐浮出水面。中间经历了天海股权转让、万通介入、听证会审核、万通改购买转为赞助,直到这次“担保风波”。中间的公文往来、天海球员的种种反应、外界的种种“解读”,可谓一言难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天津相关方希望能够保留天海的中超资格。作为天津球迷,或者说天海球迷,当然也天海球员一样,希望能够继续留在中超。《天津日报》4月27日刊发了题为《确有球员发律师函询问工资,没有体育局早完了》的文章,其中提到“自从2019赛季中超联赛结束后,为了这家中超俱乐部(天海)、这支中超球队能够继续留在中超,天津市体育局一直在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了解内情的人都表示过,假如没有体育局的多方斡旋和推进,可能天海俱乐部根本‘走不到今天’”。

二、如果天津体育局或者天津足协真的“兜底”,会怎么做呢?

个人认为,这个“兜底”极有可能存在,但不是“担保”。

据报道,万通改为赞助之后,一度迟迟没有打款到天海帐户,结果传出4月17日天津市足协接到中国足协的问询电话,了解莫德斯特转会带来的青训补偿金问题。其背景就是,在此之前2天,国际足联仲裁天海俱乐部要在接到函件6日之内向莫德斯特曾效力的弗雷瑞斯-圣拉斐尔星队支付莫德斯特的青训补偿。据称,这笔补偿款约30万欧元。

这笔钱,对于志在“赞助”天海的万通来说,当然不成问题,按时间要求支付并向国际足联提供相关凭证即完事儿。但真正考验足协的,是如何将上述例子中“买卖双方”还没有“绝对信任”的前提下,确保双方的“安全”——当然,最担心的应该是万通公司。正如上述律师和部分媒体、球迷担心的那样:万一万通的钱投入了,天海却降级了,这钱岂不是打了水漂?

这个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如同上述做留易生意的双方一样,同样有两种办法,一是找银行,二是双方酒足饭饱之后打个第三方,双方带齐公章、合作文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是,这次天海与万通采取的是第一种办法,但“中间方”不是银行,而是天津足协或者体育局。这还有点不够明白是不是?咱把话说得更通俗一点:

1、万通、天津相关部门、天海三方事先做一个约定。明确万通的款项先转到天海相关部门(当然万通和天津相关部门也有一个协议),待钱到天海帐户、中超资格能够保留之后,三方约定(协议)自然失效。反之,如果万通的钱到了天海帐户之后,天海的中超资格却没办法保留,则这笔钱如数退还给万通。

2、足协应该有一个承诺。个人认为,天津相关方事先应该与足协有过沟通并得到明确承诺。即只要万通应付悉数到帐后,天海的中超资格得到保留。

上述两点,唯一令人暂时无法确定的是,即便万通的钱真的到了天海帐户,天海的中超资格是不是一定就能够保留。理论上说,经过前段时间的反复审核,天海的中超资格保留问题应该已经非常清晰了,即只要钱到位,就保留。当然,真的出现“万一”的情况,不在此讨论之列。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天津相关部门告知中国足协:钱到位了。事情就大功告成了,中间没有什么“担保”。

三、几点看法

从这次“天海事件”来看,确实够折磨人的了。媒体、球迷长时间、大量的关注不说,天海球员一再饱受折磨,的确也令人同情。俱乐部也好、什么单位、什么规定、条例也罢,事实上原本与球员(包括教练员、工作人员等)无关。他们只是劳资双方的“劳方”,他们只是按劳取酬,工作了,获得必要的报酬。某种程度而言,球员是无辜的。但是,因为事情确实又关乎球员,所有人在这件事中都无法置身度外。所以,受到一些委曲、一些心理上的折磨,也无法避免。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至少有几点教训值得所有的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包括各种层次的足协等吸取:

1、依法办事。这是大道理,现在看来事到临头,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俱乐部也好、球员也罢,所有的公民,首先得遵纪守法,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否则,最终不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砸”了本不该“砸”的人的“脚”。

2、管理要内行。现在回过头来看,天海3月5日抛出的股权转让并不合规。因为根据中国足协2016年10月31日印发的《职业俱乐部转让规定》第十条规定,职业足球俱乐部重要股权转让,应在当赛季结束后至第二年1月10日前完成向中国足协申报材料。说实话,如果不是足协“手下留情”,当时就可以“判”天海“死刑”了,而不会有后来的开会审核。

从这个角度而言,足协对天海(球员)应该是比较同情的。但从另一角度而言,无论是天海还是后来介入的万通,对于职业俱乐部的转让规定并不了解。可以说,作为中超俱乐部,天海确实在管理上有一定欠缺,至少对足协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不熟悉。

这个万通提了个醒,也给所有职业俱乐部提了个醒,投资足球,不仅是投入资金了事,还应该对相关管理制度、各种规定等等非常清楚。否则,这个俱乐部称不上“职业”。

3、球员应该珍惜自己的“饭碗”。前些日子,天海球员曾经发表过两封公开信,其中提到“我们也做好了即使过穷日子,也要像战士一样完成这个中超赛季的思想准备”。

这话看起来同样令人深表同情。曾几何时,中超给人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球员个个都挣大钱。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情,球员也是弱者,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作出一些“低声下气”的承诺。

在此不是讥笑天海球员——本人本文从头至尾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我的意思是说,这次是天海球员,难保下一次不会有别的俱乐部球员也会同样“低声下气”。抛开别的不说,单只就天海球员为了能够保留中超资格、能够继续在中超联赛打上球,而不得不选择更为低调、不怕“丢脸”之举,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什么教训?好好训练、好好踢球。只有遵纪守法、踢好球,才会有前途,自己的合法权益才得到保护。说句大白话,所有的职业球员,都应该通过这件事举一反三,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天海事件”又可以变成一件“好事”,给所有职业俱乐部、投资人、球员等等相关方上了一课:自己职业了,才会有保障。

这里,借用恩格斯的一句话,送给整个中国足球的相关方——

“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

(今日头条悟空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今日头条之外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记者:天海即将获得中超准入,中甲递补按成绩选择!为什么丁勇闹剧后,足协就开窍了

天津天海很早就向中国足协提交了相关的准入资料,但中国足协迟迟没有给出最终的结论。在江湖上传出深圳佳兆业总经理丁勇花钱操作把天津天海踢出中超的传闻之后,中国足协的动作明显加快了。

昨天我就发文指出,表面上看是天津天海和深圳佳兆业之间的争夺,实际上是因为足协的不作为造成的。如果足协早早就判定出了结果,这件事肯定就不会发生了。

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发生过。大臣们一般都会劝皇帝早立太子,只要太子之位一定,就会让很多人断了夺取皇位的念头。只要皇帝一天没有立太子,下边就会有很多人搞小动作。

这一次的事件同样是如此。如果中国足协早早就判定天津天海是否留在中超,不管判决公平不公平,这件事有了结果,一切都尘埃落定了,就不会有人会在底下运作。

中国足协做事情畏首畏尾,不敢坚持按照规则和原则办事,这才是大害。这样势必让足球圈的一些俱乐部和个人动了很多的小心思,想从中渔利。

公开公正公平永远都是一个组织应该向外彰显的核心理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类似的闹剧还会出现。当然之前也曾经出现过,想必将来还会出现。

现在足协的动作明显加快了,并不是脑子开窍了,而是被逼无奈。原本他们也想做个老好人,毕竟是新领导刚刚上任,想多收买一点人心,以便对中国足球有更多的发言权。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有点儿蠢的,事实上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并没有讨俱乐部的好,实际上也让很多俱乐部看不起,这会削弱足协的公信力,恐怕接下来办事会更加不容易。

早就吵吵闹闹要成立的职业联赛联盟到现在也没有下文,才遭到了广州富力的炮轰。其他俱乐部也纷纷响应,这就让足协非常被动,实际上也是在打足协的脸。

想做事儿就不要当老好人,雷厉风行的去干就行了。但愿这次是足协真的开窍了,能够踏踏实实做一些事的。实际上这恐怕也是球迷们的一厢情愿,很难变成现实。

百天内中国22支球队解散国家要怎么管理足球

100天内国内三个级别的联赛22家俱乐部消失,很多人觉得可惜,其实没什么可叹息的,这些俱乐部的投资人很大一部分是想靠足球赚钱,他们只看到恒大靠足球赚得盆满钵满,没想到职业足球的残酷。这次退出这么多俱乐部只是优胜劣汰,对中国足球是好事。

这些年有多少人投资足球的目的不纯,足球环境好了一窝蜂的进来,环境不好拍屁股走人,害了多少球员,坑苦了联赛,也让足协难堪。不少投资人刚来的时候豪言壮语要建百年俱乐部,言语中不断表现出自己多么爱足球,可是他们连最基本的足球规则都不懂,还搞什么足球。奉劝那些只想赚一票的投资人,离中国足球远一点,足球没那么容易搞好,别费心思了。恒大崛起花了多少钱,你们那仨瓜俩枣玩不起。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完善的还是联赛机制,所以说职业足球联盟的成立十分重要,此前退出的大部分是中乙球队,目前除了中超繁荣外,中甲、中乙联赛俱乐部过的并不太好,联赛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职业足球联盟日后可以开发联赛的潜力,让联赛健康发展,只有俱乐部能够自给自足才不会有后顾之忧,即便投资人退出,也不会影响俱乐部的正常运转。

从网曝丁勇雇媒体,到陈永+深足报警,是足协对天海准入的不作为,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首先不明白的是天津天海本身就有中超资格何来准入不准入一说,另外查天海经济状况而另外的十五只中超球队也这样查吗?

关于丁的问题,真不明白深圳队为什么用他当总经理,联想到其它几个人也去了深圳,为什么这样敏感的问题的发生难到都是巧合吗?中超套票也是失误吗?另外是谁规定的天海解散而留在中超的就是以经降级了的深圳而不是中甲第三名贵州呢?为什么贵州连机会都没有并且都没有任何发声呢?

说到丁雇佣媒体黑天海是需要证据的,另外陈的报警更需要足协和警方的调查,一旦水落实出该坐牢的去坐牢,该开除的就开除。但足协要公平公正的处理一些问题,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早晚违法者会暴露在阳光下,好好想想你们的下场吧。

足协最快下周三公布准入名单,中甲将扩军18队,你怎么看

一切按照既定安排做事,没什么不对的。

就是用半年时间打近300场比赛,有点儿紧,如果总是一周双赛,加上一大堆从中乙后补上来的中乙球队,那么比赛质量会大打折扣,最后中甲谁都有可能冲超,关键是板凳厚度而不是实力。

自深圳佳兆业留在中超后,中甲球队实力就非常平均了,没有谁能一枝独秀地领先,目前还看不到哪支球队有实力冲超。恒丰和亚泰看起来不错,但替补队员需要努力,毕竟34轮比赛需要毅力和意志品质。

今年的中甲联赛是历史上水平最低的一年,估计吸引不了多少球迷眼球,至少我也只关注北京北体大,其他的比赛就算了。